第十八章 权力和金钱的**(1/2)
扬州府衙内,传旨太监杨戬将圣旨交到蔡京手上,笑吟吟地说道:“恭喜公相,此番被陛下诏回汴梁,荣升翰林学士承旨,从一地知府升到正三品的高官,在咱们大宋也不多见呢。可见官家求才心切,定是要重用公相喽,杂家在此先贺大人的喜啦。”蔡京拿着圣旨的手微微颤抖,翰林学士承旨这个官可不一般,这个官职是唐朝时设立的,那时候翰林学士承旨作为翰林学士的领,不是单纯起草诏令,而是在禁中职掌机密,是唐朝实际上的宰相,被称为“内相”。
宋朝的翰林学士承旨已不再像唐朝那样具有宰相的职权,但仍为翰林学士院主官,别称“翰长”,掌制、诰、诏、令撰述主事。不常设。宋神宗元丰改制,定翰林学士承旨为正三品官。
这是一个宰相的过渡站,所有人都明白皇帝要重用蔡京了,杨戬作为后来的“六贼”之一,当然也是个见风使舵的主,语气中就带着谄媚和恭敬。
蔡京却也不敢托大,笑道:“都是为官家效劳,有什么可喜可贺的,只是责任更大了而已。杨大官夸奖了,官家如此厚爱,蔡某是受宠若惊呀。大官一路跋山涉水,远来辛苦,快请落座歇息,来人啊,上茶。”
这时候的太监还是一种官职,并不特指阉人,阉人也不称公公,品秩高的称大官,次一点的称阁长,普通的阉人则称为中大人、中官。大官是对品秩较高的宦官的称呼,杨戬现在还当不得这个称号,但是听着也怪爽。蔡京得到了‘财大气粗’父子的财力支持,花足了金银买通了皇帝身边的宦官、近臣和妃子,杨戬也没有少拿,彼此间存了一丝亲近之意。
等到杨戬去净面换衣之后,蔡京才流露出惊喜的神色,府上的下人一起拜倒恭贺,蔡京笑呵呵地走到中间的书案之前,将圣旨恭恭敬敬地搁在上面,他见旁边有插着鲜花的瓶儿,恐有人不小心刮倒了瓶子,里面的水会把圣旨浸染了,忙将花瓶儿也挪开。
“恭喜老爷以放逐之臣,重回庙堂,掌翰林院,天下侧目。”
蔡京府上的老都管蔡和是他的心腹,最了解其中的厉害,跟着主人一块陷入了狂喜。宰相门前七品官,要是蔡京得势,他的身份和现在相比就是云泥之别。
“呵呵,快去召集府衙官吏,把扬州府的文牍书案、官印兵册一一整理清点交接了出来,等着移交新任知府。”
自古雪中送炭不常见,锦上添花常常有,汉人是个讲究人情的民族,凡事都要有些情面掺杂,蔡京重回朝堂,扬州的士绅名流贡生举子自然也要前来贺喜。
蔡京在任上的名望不低,先他是正统的科班出身,曾经就在朝堂中枢为官,而且才情出众,书画双绝。
知府即将高升,还在扬州城郊邀约设宴,凡是收到请柬的哪有不参加的,没有收到请柬的削尖了脑袋都想往里钻。
“翰林学士承旨?”杨霖看着请柬,咂摸起其中的含义来,这可是翰林院的头儿。
大宋的翰林可是和科举挂钩最密切的,自凡是知道名号的都是翰林出身,苏轼、欧阳修、王安石、司马光....都是翰林中人。而宰相,几乎全是从翰林学士承旨中找,就如同后来大明想要入阁就得做过翰林院庶吉士一样。
自己马上进京赶考,这时候蔡京执掌翰林院,运气还算不错。
“我们老爷说了,别人可以不去,杨解元可一定要到场,不然这次聚会也将失色不少。”
杨霖呵呵一笑:“放心吧,你回去告诉公相,学生杨霖定然不能缺席,他老人家拿着棍子打都打不走。”
来报信的蔡府下人一走,杨通就兴冲冲地赶到客厅,身上的肉一颤一颤的,见到杨霖眼睛一亮咧着嘴说道:“霖儿,我听那些掌柜的说,蔡知府高升了。现在坊间传的邪乎,都说他要拜相了,这是准不准?”
“嗯,升了,翰林学士承旨。这还有不准的,蔡京当宰相我不是早就告诉你了么,嘿嘿。”
说完把请柬交给杨通,上面的字迹笔法姿媚,字势豪健,痛快沉着,独具风格,正是蔡京的看家本领。
“这玩意现在都成了香饽饽了,扬州城是个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