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5章 萧家问对(1/2)
萧汝芳的家就住在开原城南,是一座很传统的东北民居,没有什么亭台楼阁,只不过是三面瓦房,萧汝芳和大夫人住在正面的房间中,西房住着他的小妾,东边一溜则是厨房杂物间之类。这房子的规模别说比着关内的进士家庭,就是山东一带的普通民户,大概稍有田产之家也能置办得起。
这也是铁岭一带的正常情况,明代文人笔记记载铁岭一带的士大夫之家生活状态就是“彬彬若邹鲁城郭之民”,至于辽东的乡间百姓这时还大量保持着元朝之前的习惯,所谓“男女聚会荡无防检”,“大有左衽者”。
听说萧汝芳要招待贵客,他的两个儿子早早就从外边回来,萧汝芳的妻妾带着仆人忙碌着做饭,吃的食物也极有东北特色高粱米水饭、蘸酱菜,又到市面上去买了卤鸡鸭回来。
一直忙碌到傍晚,萧汝芳坐在正堂中举杯欢迎王文龙“建阳来我家小坐,招待不周,还请见谅。”
“荣幸之至。”王文龙笑着回答说。
萧汝芳又指着做中一个军官模样的男子介绍“这是我的长子,萧伯先,在城外经营田亩之事。”
王文龙连忙拱手见礼“萧朋友好。”
“建阳先生好。”萧伯先虽然是萧汝芳的儿子,但看模样就知没什么文彩,更像是一个大地主。
萧汝芳又指向自己的二儿子说“这是我二子仲才,也是个读书不成的,如今在卫所中袭了个官职。”
萧伯才四十几岁模样,为人比大哥圆滑的多,他笑着跟王文龙见礼说道“半个月前听军中说本地来了大名士,那时我就想回来见见,又听闻先生北边去了,前两日才听说要到开原,我连忙便向军中告个假赶了来,这才能见老先生一面。”
“仲才兄太热情了,今日能见到兄长,亦堪称快。”王文龙笑着说道。
内地的读书人家子弟一般不会经商和从军,但在铁岭卫却很少有这样习俗。今天到萧汝芳家吃饭,王文龙处处都能感觉到辽东和内地习俗的差别。就比如这会儿他们吃着饭,而场院里还摆着一口萧汝芳给自己身后备下的棺材。
当然,这种习俗在江南也有,不过王文龙一进门就发现这棺材的材质是松木。
松木的价格便宜、木质软、还容易开裂,在关内肯定不会被用来做棺材,但这却是辽东人的习俗。
当年辽东总兵韩玺临终前听说家人为他去南方求取杉木为棺,立马劝阻说道“吾东人,以松木为棺,从俗可也。”本质上是辽东地方认同的体现。
王文龙和萧汝芳一家人在饭桌前坐下,边吃边聊,聊的都是些家常之语,并没有说到什么学问上的事情。
直到吃完饭萧汝芳才让仆人抬张炕桌来,他和王文龙面对面坐下,泡了茶,点起灯来说话。
萧汝芳的两个儿子也在一旁拿过马扎来坐着听讲。
萧汝芳指着自己书桌上的那一套民族国家论道“我看建阳的书籍,对于这民族主义分外推崇,本质上似乎乃因是对济世救国有自己的一套思想,想要同建阳讨教一二。”
“先生请讲。”王文龙说道。
“建阳对于如今辽地情形如何看”萧汝芳斟酌着问道。
王文龙直白的评价“我在关内时听闻自从李总兵上任辽东以来辽东几年不闻金鼓,百姓安乐。然而此次真正到辽东实地走访才发现,辽东这几年间虽然没有战事,但是逃户数量却大大增加,边境之上女真人活动也是分外频繁,这都是平静之下暗流涌动的征兆。”
萧汝芳点点头,有些惊讶王文龙才到辽东这么短时间就看出了辽东局势的本质。
萧汝芳问道“建阳以为该怎么做”
王文龙说“若从朝廷来说,一则是安民守边,二则是要防备女真势力做大,不可再养虎遗患。”
“此大言也,难呀。”萧汝芳叹息说道,“朝廷如何做不去说他,建阳以为我辈文人又能做什么呢”
王文龙回答说道“我认为文人所应倡导的方法,我在民族国家论之中已经写明,那就是进一步将辽地归于中华文明统一之内,以中华文明之主体去吸纳辽地的各民族,移风易俗。”
萧汝芳问道“辽地民族众多,风俗不一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