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164 章 164(1/6)
可能是因为被阿娘解决了自己的心头大患,让她在明年回返辽东之时能够放手去开采金矿,不需要担心这些金子会因为来路不明,无法换到足够的物资,李清月竟然一直睡到了日上三竿才醒转过来。见阿娘早已经出门办事去了,殿中的宫人也没有前来打扰她,她干脆在床上打了个滚,继续保持着摊平的状态,趁着此刻头脑清醒,盘算起了接下来的计划。
按照阿娘给她提出的建议,有一些事情她都可以不必急于去做。
比如说,酒水的营生不用急于在冬日就进行推广,反正葛萨那头经营普通版本的酒水也还能维持在梁州的采购,在资金上没有那么欠缺。现在若是步子迈得太大,成全的不是她,而有可能是别人。
不如等到陛下皇后饮用人参酒的传闻传开,再在洛阳元氏元希声的周岁宴上一鸣惊人,而后正式登台。
总归是能在几年内达成横扫酿酒业的结局。
而辽东新米的经营收入需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,和挖掘金矿所得一起投入到放归宫人的培养中。既然这项说辞要等到阿娘促成宫女出宫,才会被搬出来,那么也没有那么着急。
这么说的话,她今年年末和明年年初需要做的,就只有四件事了。
第一就是如同阿耶所说的那样,去找外府寺将辽东新米作为贡品的标准给敲定下来。
外府寺在龙朔二年之前的名字,是太府寺,专门负责各地的上贡之事。但别管是叫哪个名字了,反正有陛下的那句口谕在,应当不会有哪个想不开的在这件事上为难她。
同时,还需要将预备带往辽东的人手给谋划到手,再从阿耶这里申请来一笔研究新型农肥的资金,以填补她的小金矿没法当即变现的亏空。
如果她没能在生辰的时候从阿耶这里收到足够的“厚礼”,她会让阿耶体验一下什么叫做头疼的。
第二就是趁着她人还在长安,找机会给那几个下属申请一下官职。
唐璿和阿史那卓云的情况好说。
地方官员的考核资料已经在十月前递交到了朝集使的手中,而后由朝集使将这些述职材料带入京中。
唐璿成功剿匪、阿史那卓云平定继往绝可汗之乱的表现,也都作为政绩被算在此次“考解”之中,已经随同朝集使的奏报呈递到了中台尚书省。
有皇后在上头盯着,不会有人能对这两人的材料动手脚,那么可想而知,今年的上等评价是没跑了。
只要到了大考,唐璿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到升迁。而相对的,只要出现了作战的需求,现在只是伊丽道行军副总管的卓云也有机会升官。
所以她需要帮忙请官的,是黑齿常之和马长曦。
前者,最好能在辽东的军事体系拿到一个足够有分量的官职。方便李清月在与周道务、李谨行等人配合作战的时候,能拥有更多的主动权。
后者,则是能力和地位完全不匹配。
就算惯例以来并
没有女子担任外朝官员,最开始李清月为她请官的时候也打了一手信息差,在她做出的贡献面前,也该当以实绩来评判官职。
如果改良那指向罗盘还不够的话,在她的建议下制作出曲辕犁总该够了。
要知道,农事在民生之中的地位本就是重中之重,否则阿耶何必对农肥有这样大的兴趣。
没错,就是这样
她得找个机会去争取,总得对得起马长曦做出的贡献,也对得起她在年节前后还要回返海州去收尾罗盘之事的尽职尽责。
第三,便是提前寻人考察好放归宫女有可能从事的业务,做好接洽的准备。
倘若真如阿娘说的那样要从纺织业入手,也得选好纺织的品类和安置的地点。
这件事不能交给自己的小管家去做,毕竟李清月还得带她回辽东呢,那就得麻烦阿娘帮她从六宫二十四局内找到一个合用的下属。
好在,无论是选人还是考察,都还有足够充裕的时间。
而第四,就是享受冬日里难得的悠闲时光啦
起床
“等等,这东西不是应该先送到皇后那边吗”
李治看着由内侍送来的一沓朝集使考解资料,稍微翻了两页,又看了看这厚度,顿时觉得自己有